1 什么是水的自然循環和社會循環?
水的自然循環是指在太陽能的作用下,海洋和陸地表面的水蒸發到大氣中形成水汽,水汽隨大氣環流運動,一部分進入陸地上空,在一定條件下形成雨雪等降水;大氣降水轉化為地表水、地下水、土壤水,最終經河流又回到海洋,由此形成淡水的動態循環。水的社會循環是指人類為了滿足生活和生產的需求,不斷取用天然水體中的水,經過使用,一部分天然水被消耗,但絕大部分變成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,經過處理、排放,最終重新進入天然水體。在水的社會循環中,生活污水和工農業生產廢水的排放,是形成自然界水污染的主要根源,也是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對象。
2 我國地表水質量是如何分類的?
依據我國現行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(GB38382002)中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,地表水按功能高低依次劃分為五類:I類主要適用于源頭水、國家自然保護區;Ⅱ類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、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、魚蝦類產場、仔稚幼魚的索餌場等;Ⅲ類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、魚蝦類越冬場、洄游通道、水產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;Ⅳ類主要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;V類主要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。
3.河水為什么會變黑、變臭?
河水變黑變臭是水體受到污染后,在厭氧菌的作用下,水質腐敗所導致。自然界水體存在一定的自凈能力,即在物理、化學和生物作用下,受污染水體逐漸自然凈化,水質復原。當水體受到污染、超過其自凈能力時,引起厭氧反應,水體呈灰色或黑色,進而水體變臭。水體中的硫、氮及有機物被還原產生硫化氫、有機硫化物和氨氣等臭味物質。
黑臭水體水質通常低于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》(GB38382002)V類水質標準,溶解氧(DO)小于2.mg/L,具體可根據透明度、溶解氧、氧化還原電位(ORP)和氨氮(NH3-N)4個評價指標對其進行分級。黑臭水體不僅給群眾帶來極差感官體驗,也是直接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水環境問題,2015年出臺的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提出“到2020年,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%以內,到2030年,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”的控制目標。
4 湖泊為什么會變綠?
湖泊變綠是水體富營養化造成的。富營養化是指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,生物所需的氮、磷等營養物質隨著水流大量進入湖泊、河口、海灣等緩流水體,引起藻類及其他生物大量繁殖,水體溶解氧量下降,水質惡化,導致魚類等生物大量死亡 水體表面大量生長的藍藻、綠藻等藻類生物,往往形成一層“藍色或綠色浮渣”,水面呈現綠色。
5.地下水也會被污染嗎?
地下水也會被污染。地下水污染,主要指人類活動引起地下水化學、物理和生物學特性發生改變而使質量下降的現象。地表以下地層復雜,地下水流動極其緩慢,因此,地下水污染具有不易發現和難以治理的特點。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,即使徹底消除其污染源,也需要較長時間才能使水質復原。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:工業廢水、生活污水、人畜糞便及殘余農藥、化肥隨水滲入地下,受污染的地表水浸入地下含水層,致使地下水中有害成分如酚、鉻、汞、類金屬砷、放射性物質、細菌等含量增高,對人體健康和工農業生產等危害嚴重。
您好,請點擊在線客服進行在線溝通!